首页 > 资讯 > > 正文
中国古代治玉工艺解析(8)
2023-07-28 14:08:03 来源:个人图书馆-玉路小白


(相关资料图)

掏堂(膛):掏堂者,去其中而空之之谓也。凡玉器之宜有空堂者,应先钢卷筒以掏其堂;工完,玉之中心必留玉梃一根,则遂用小锤击钢錾以振截之,此玉作内头等最巧之技也。至若玉器口小而堂宜大者,则再用扁锥头有弯者,就水、细石沙以掏其堂。

工具说明:弯子、铁轴、革条、铁轴。钢卷筒有透沟二三,为存细沙。图片解析:掏堂,即挖空容器的内部。开口比较小的玉器先用钢卷筒(管钻)旋进玉器的中央,经过此道工序,玉器的中央会出现一根圆柱,称作“玉梃”。

此时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振锤砸断玉梃,如果力道不对,不是取不出玉梃,便是整件玉器碎裂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弯子慢慢琢磨,掏空玉器的内膛。

开口比较大的玉器,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两件玉簋,一青一白,器形规矩,刻纹精细,膛壁厚薄均匀,整个工序极为费时费工,古人治玉技术在玉簋上得以全面体现,至今保存完好,极为难得。

这种器物首先在选料上要求玉料完整,无绺裂,少杂质,切割成型之后即开始掏膛去料,可以先用管钻,再用砂石修磨膛口;也可以用圆片砣将需要掏堂的部位多次切割成若干薄片,再将这些薄片一一敲断,以砂石打磨修整内堂成圆弧形。

工艺和工具比较简单,但是费时费料,不过在早期治玉阶段,堂口较大不容易制作管钻的情况下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。

关键词

为您推荐